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海瓷新闻 > 艺术鉴赏 >
写貌物情 摅发人思
时间:2010-09-27 11:15  编辑:
 

     作为一位书画评论者,我很少看当下“新生代”画家的作品。那些画作中的哗众取宠、焦虑浮躁、徒有形式、内容空虚,总让人抑制不住要发出“时代变了,人心不古”的感慨。这些年轻的一代,喜欢仅凭一点视觉经验和手上伎俩作画,真正能安静下来读读书的人并不多,因此,其画面内在的文化气质与精神张力也显得极其疲乏。当然,我感慨并不代表我悲观,因为现代社会中还有着诸多满怀深厚人文底蕴的精英分子在延续着传统中国画的文脉,被称为“学者型画家”的樊波先生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位。

      樊波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其天生的秀骨清相和儒雅的风度,让人一眼就认定是江南才子。樊波几十年来一直与传统文化为伍,先后跟随北大叶朗、社科院腾守尧等名师攻读美学硕士、博士学位,后又在南艺执教,其人文涵养之丰厚自不待多说。翩翩的外在风度加之深沉的文化底蕴,让樊波无论出现在哪里都是一道独特的、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认识樊波的人,对他的评价最多的就是率真纯粹、才华横溢。的确如此,樊波的率真是与生俱来的,快乐时,他会唱支歌;悲伤时,他会写首诗;遇见知己时,他谈笑风生、开怀畅饮;话不投机时,他横眉冷对、锋芒毕露。仔细推究起来,樊波的率性而为正是传统文人的狷洁使然。我有幸与樊波有着五年多的交情,也有不少次与之促膝长谈的机会,期间,樊波总喜欢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古代形形色色的文人,从魏晋时期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贤”、谢灵运、陶渊明,到天才诗人李白,再到苏东坡、“元四家”和八大、石涛,一谈起来就滔滔不绝,非到兴味阑珊方才罢休。现在想来,樊波与这些文人可谓有着诸多精神上的共振,魏晋名士的狂涓、李白的浪漫、八大的执拗,都在樊波这里得以一脉相承,于当下纷繁芜杂的都市中散发着一股古典文人的清香。苏东坡说:“天真烂漫是我师”,此话亦是樊波的肺腑之言。

      樊波的才华如同他的纯真一样为大众瞩目。他以俯瞰古今中外的文化视野,早已在中西美学领域里做了诸多建树。其学术正道直行,砥柱中流,启迪群伦,拔地苍松有远声。更难能可贵的是,樊波在能“文”之外还能“武”,在批览和吸纳了中西美学史和艺术史上的一切艺术图式之后,樊波的绘画起点明显比一些“行家”要高的多。我最喜欢他山水画中那股浓浓的古意和文气,这是那些腹中空空、仅靠技艺混世的画家所不能拥有的。

      与那些喜欢在现代水墨里找符号,唯西画形式语言是从的画家不同,樊波喜欢“与古为徒”,喜欢从传统里汲取养分,寻找出路。因为饱读中西画论画史的樊波始终坚信:中国人的人文气质,文化习俗、传统经验与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画的绘画图示,中国人性格上的诗情与放逸只有通过笔墨的自由抒写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宣泄。

      古人云:“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熟悉中国书画文脉的樊波当然深谙此道。他的山水画,上及董(源)巨(然),下学“元四家”和文(征明)、沈(周),深得古人精神命脉。当然,樊波学古人并不是以绝似古人为目的,而是“师其意而不师其迹”,是“假途古人,驰策胸臆”,是在对古典山水画图式和语言进行玩味思索、心有所得之后,自出精意,自辟性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譬如古人画山喜作披麻皴,樊波将其变化,苍茫灵动,强胜古人之板滞,可谓有着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之妙。

      樊波的绘画最别具一格的特点和体貌特征的形成,最主要是得益于他对线条的理解和把握。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它体现出东方传统的思维特点和中国传统艺术魅力。樊波对线条的运用可谓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他的画中,几乎看不到繁琐的细节构造和体面关系,一切都用线条说话。无数线条的穿插、聚合、俯仰、倾斜,就如同形形色色的都市丽人,引人无限遐想与寻味,并且,这些线条还有着鲜活的情感,可以与观者神秘地交流。盯着画面,侧耳倾听,观者似乎可以感受到线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谈话声,甚至,能够听见线条在唱歌!

      樊波作品最耐人寻味处,则是其中那种“物我两忘,离形去智”的画面意境。樊波笔下的山石树木,似乎离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物象有一大截距离,但这正是画家的高妙之处。或者说,画家就是要在经验与想象中构造自己的太虚幻境。山川草木,造化自然,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虚境也。真实描写实境的画家,叫做“写生”,而在天地之外别构一种虚境的画家,才是真正的“创作”。 樊波的画总让人感到一种创作而成的“志异”山水的灵趣,其画面整体颇具意象色彩,并不简单地要给人自然风光的叙述,而是借用这样一个自然之境来臆造一种无我的寥廓之境,以当代逸人的趣味来营造一个有点意识流的水墨意境。对于樊波而言,以至奇之笔写至灵之山,依据的不是对古人图式与笔法的因袭,而是要深入到自己的心灵原乡里捕捉那稍纵即逝的幻象。因此,画家能够大胆地跳出传统山水笔墨的程式窠臼,我用我法,沉醉在近乎魂飞魄散的墨痕笔迹中,随机应变,随形游走,随物点皴,大有一种驾驭天地万物为刍狗的胆识与魄力。

      樊波的山水画还有一大特色就是虚灵简淡。他的画摈弃了繁缛的层层皴擦,依据线条的游走来经营位置,虚灵无滞,神气浑然,笔尽而意无穷,虽闲闲几笔,其意思总能让人玩索不尽。试置尺幅于壁间,必使那些绚烂炫异之作无地自容。

      其实,樊波的山水画不仅仅是让人来看的,而是让人去阅读的,是让读者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已的人生观、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去感觉、去领会、去认知作品中的美学境界和精神空间的。所以,我就不再多说了,大家去看看樊波的画吧!

      短评:樊波教授虽是首次在宣瓷上作画,深厚的美术理论功底使其挥洒自如,色彩表达与构图令人叹为观止,其苍茫俊秀的画风、虚实叠映的风格在海瓷艺术作品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画家简介:

      樊波,1957年12月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书画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董其昌研究》、《中国书画美学史纲》等。